加快发展城市经济 培育区域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城市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体,是支撑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从四个方面培育区域发展新高地,城市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省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也处在转型升级和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不仅有助于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而且对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从我省实际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率先发展,增实力、强辐射

城市经济作为经济密度高、开发强度大、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率先发展是有效途径。

增强率先发展的紧迫感。一是从上到下要树立起城市经济率先发展的理念。各地要认清增强城市经济率先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二是从规划和落实上积极推进。关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积极谋划重点项目,着力克服困难和障碍,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从决策到重大任务安排,要坚持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壮大城市经济。

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服务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一,由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向清洁绿色生产转型,意味着“三高”产业要么直接退出,要么改造提升转型发展。而改造提升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服务化的过程,需要研发、设计、流程再造等专业技术服务,也需要安装、测试、设备维护、排放控制等生产服务。其二,由粗放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型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生产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而这些恰恰也是科技服务、管理运营服务、人才交流与教育培训服务等诸多服务业的内容。其三,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本身就是服务化的过程。因此,从结果上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服务业比重上升的过程,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或高端服务业比重要越来越高、门类要越来越多。

引领城市圈经济共同发展。城市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率先发展,不仅对全省经济有示范作用,而且会引领城市圈经济共同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小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加快发展。对我省来讲,发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一是省会城市要发挥改革发展领头羊作用,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当好排头兵,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二是京津周边地区要积极参与两大城市的产业循环,主动构建与其优势产业相关联、相配套的产业体系。三是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新型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和特色小城镇。四是全省要构筑起城市群组团发展的合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有机组合的综合体。

创新驱动,添动力、聚合力

城市是创新资源的密集区,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全省来讲,都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创新资源,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一是以多种形式促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我省重点行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行业或区域创新平台促进研发,直接为我省经济发展服务。二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平台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加快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从培养多元化的创新动力、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热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吸引创新人才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城市汇聚了各种资源,是创新要素交融最便利的场所,更容易实现融合创新。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推动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创新,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各种约束,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二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实施激励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

科学布局,提效力、增活力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绿色发展。产业布局要充分领会并认真落实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先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让良好生态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大力发展效益与生态兼顾的绿色产业,以生态与效益兼顾的发展理念,科学开发利用“三高”企业退出的旧厂房、旧车间等,将其建设成工业旅游项目、休闲街区、创意产业街区、文化艺术街区、餐饮娱乐街区等。在城市的周边区域,通过发展城郊型农业、现代园区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为市民提供体验、养老、休闲、健身、娱乐等服务。

科学配置公共资源,高效发挥其社会价值。城市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公立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等公共资源,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业网点等服务资源,其配置和布局都应遵循高效利用、便捷使用的原则,通过完备、高效、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增强城市的底蕴和魅力,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吸引投资。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