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9/10/7 4:12:13

 无边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新引擎

  来源:网络     作者:李慜

近些年中国培训市场可谓满目葳蕤,良莠斗艳,一边是企业乐此不疲地大把撒钱,另一边是极速升温的培训风潮。倘若借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在知识经济云蒸霞蔚的今天,“大培训时代”便是“知识大爆炸”之后的必然产物。

这“大”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字眼,可以是范围、规模、产业链、时代背景、思维方式或者信息本身。不过,知识属性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特征:时间性。知识意味着过去,在时代的主旋律面前,过去是相对还是绝对不再重要,人们不得不频繁刷新知识的涵义。今天,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展现方式被空前地拓展和丰富,作为知识新载体的培训也因此被赋予了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迥然不同的社会责任与时代印记。不论是力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体,还是以各种经济价值为目的的社会组织,都不再是知识的索取方,而越来越郑重地肩负起新知识创造者的责任。在此背景下,除了知识本身以外,创造性认知也成为新概念下“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边界”培训正是以创造可持续性认知和创造性跃进为主旨的新的培训范式。

“无边界”培训的内涵

无边界培训并不是培训流派,它的广泛适应性和无限扩展性很难用语言直接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内涵:

◆认知边界◆

对培训的认知由来已久,当这个词第一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创造者不会想到,后来者们给予这个波澜壮阔的新领域如此狭隘的理解和近乎偏执的限定。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者们将其牢牢地束缚在组织内部。在他们看来,培训当然是为企业服务,培训的一切属性和表现都应紧紧跟随在那些恢宏的战略背后。而在肩负着特殊职能的人力资源领域,它被列为主体模块之一,写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教义当中。如今,地产中介、销售主管和尚不知社会为何物的科班生们可以在任何场合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模块提出依据各异的论点。

但是,培训并非生来便为企业服务,换言之,为企业服务并不是培训的宿命。理由显而易见:培训是人类的伴生品,当人类文明出现之时,培训便产生了,虽然那完全是基于获取更多生存资源的目的,然而这种非常规活动一直左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企业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是近代文明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讲,培训从来就不曾与二者有任何必然的关联。

而今人们已习惯于在企业里认识培训。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企业是创造产品和价值的所在,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才有了培训。这有可能是事实,却并不是真相。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因为某种新技术的出现被挤出历史舞台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一定还记得在上个世纪末,柯达公司是如何在这个问题上跌了个痛彻骨髓的大跟头。而苹果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则演绎了新时期商业模式的范例。在笔者搜集的所有案例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当企业内部的各种培训进行得如火如荼,企业间为了夯实核心竞争力而斗至白热化之时,一种崭新的技术一夜之间重塑了行业标准,建立起全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尽管如此,技术并不是培训要解决的问题,“扳手”无法改变世界,培训并不是为了用技术牵制企业或者用企业开发技术,它的作用是激发个性化的创造力,以实现生产力的非线性发展。人类文明史上的每一个转折都体现出这一特征。

◆任务边界◆

在很多人看来,培训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从某种角度来讲似乎很能说得通:礼仪培训可以让举止粗砺的人变得文雅,情商培训可以缓解部门间无处不在的冲突和矛盾,电工培训可以避免出现一手拉着零线,一手拉着火线的事故。不过,那些并不是培训。这些课程的目标是让行为达到某种规范。而规范本身正是发展的阻力所在,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通过规范实现发展。在那些传统行业里,职员们年复一年地辛勤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像刚刚开封的iphone手机一样完美。假如这种规范保持下去,他们迟早将面临产能低下和被市场淘汰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源自个体的创造,企业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以扩大产品线的构成,却无法完成创造。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重新认识个体创造力的价值,并为此提供足够的资源。创造力无法由线性思维产生,乔布斯的创造力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假如人们对一款手机做出评价,他们会围绕颜色、尺寸、重量、功能展开评论,之后可能会出现形状各异的手机,但是操作方式却大同小异。而iphone的出现并不是基于手机本身的线性推理,而是源自对于手的机能的思考。既然如此,培训的任务就不是解决问题,也不是获取形式上的启发,而是创造新的问题。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广安大街美东国际B座
电话:0311-86054885 邮箱:hbszxqyjscxfwxh@126.com
本网站为服务于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会,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冀ICP备15022468号-1